硅溶膠型殼的面層和背層對硅溶膠和耐火粉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由硅溶膠—鋯英粉面層漿料制作的型殼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和熱穩定性、熱膨脹系數小、與鋼液界面有良好的潤濕特性,因此被廣泛用于熔模鑄造澆注優質鑄件。面層漿料中所采用的基本是SIO2的質量分數為30%的硅溶膠,膠粒直徑有的工程采用10~20mm的通用膠,有的采用8~10mm面層膠。膠粒直徑對漿料的特性有很大的影響,那制殼工藝中面層與背層中的“干燥”也起著舉重輕重的作用。
面層干燥是硅溶膠制殼的關鍵工序之一。硅溶膠型殼面層的厚度約為0.25mm,是非常薄的涂層,因此其干燥速度是比較快的。由于面層很薄且致密,強度較低,當面層各部位干燥速度不一致時,很容易因膠凝收縮不一致而導致面層型殼開裂甚至剝離。因此面層干燥應盡可能低保持各個部位的干燥速度一致。為此必須嚴格控制面層干燥室的溫度和濕度。一般工藝要求是室溫22~24℃、濕度50%~70%。濕度控制在(60±5)%。面層干燥忌風,但對于簡單小件,為縮短干燥時間也可微
背層干燥是硅溶膠型殼膠凝獲得強度的關鍵,背層型殼干燥是制殼周期中花費時間長的工序,因此如何縮短干燥時間、保證干燥品質也備受人們關注。硅溶膠的膠凝機理不同于水玻璃。精密鑄造用的水玻璃是以離子為主體的膠體溶液,其膠凝過程主要是離子參與化學反應的過程。當水玻璃漿料接觸NH4CL(或結晶氧化鋁)等硬化劑時,其接觸界面很快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層膠膜,這層膠膜阻隔了內層漿料與NH4CL等硬化劑的接觸,但是由于這層膠膜具有間隙,NH4CL等硬化劑將通過膠膜的間隙向內層滲透,而使反應繼續進行,膠膜逐漸增厚。在膠膜增厚到一定厚度后,氧化銨等硬化劑通過膠膜的擴散滲透速度將小于化學反應速度,此時硬化劑在膠膜中的擴散滲透速度成為影響硬化速度的主導因素,在一定厚度稱為臨界膠膜厚度,將臨界膠膜厚度之前的硬化過程為接觸硬化,而將臨界膠膜以后的硬化稱為擴散滲透硬化,并測定計算了氮化銨硬化和結晶氮化鋁硬化時的臨界膠膜厚度及接觸硬化速度和擴散滲透硬化速度。
此文章由www.868dlflower.cn編輯